哈佛女孩的牦牛财富路

作者: 时间:2018-11-08 点击数:

乔婉珊,27岁,毕业于哈佛大学。2006年创办Shokay公司,专门利用牦牛纤维作为生产原料生产家用服饰、儿童服装等。她的公司从偏远地区牧民手中直接收购牦牛纤维,并雇佣农村的女编织工。她希望自己创办的Shokay公司能引领“既具有异域风情又具有社会责任的奢侈风尚”。

2006年,正在哈佛大学念公共管理与国际发展专业的乔婉珊,用了六周的时间,和同学到云南作考察。在那里,她第一次看到了牦牛。她通过查资料得知,世界上有1.4亿头牦牛,大部分在中国。随后,她看到了联合国出版的一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牦牛身上的毛很软,可以与羊毛媲美。”乔婉姗想:如果是这样,为什么市场上看不到牦牛绒产品呢?调查中,她发现,国内纺织厂家,并不善于产品的拓展,基本是国外市场需要什么,厂家就做什么。“但国外的设计师,不知道中国有牦牛绒这种材料,当然也不会有订单。”“如果能在牦牛身上找到一种资源并打开市场,或许有一个商业机会可以真正带动整个青藏高原的发展。”乔婉珊决定试一试,于是她便开始在“牦牛身上下工夫”。

回到美国之后,乔婉珊很快就写出了用牦牛创业的计划。这个计划赢得了2006年哈佛大学的商业计划奖金5万美元。有了创业资金,在20069月,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乔婉珊成立了Shokay”公司,正式开始了她们的牦牛事业。Shokay,在藏文里,是牦牛绒的意思,乔婉珊为公司取这个名字,就是想把公司打造成一家以牦牛绒为主的生活创意品牌。

怀着满腔热情,哈佛女孩乔婉珊开始了在中国西部的艰难创业历程。虽然毕业后没有去跨国大公司做光鲜的白领,而是选择牵头牛创业,乔婉珊心里却很满足,在她看来,很少有创业项目能把专业知识和兴趣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。尽管在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但每当碰到问题,乔婉珊都“不会掉眼泪,也不会放弃,就是找方法”,她说“眼泪找不到更好的方法”。

乔婉珊称,创业之初就曾遇到过很大的“恐惧”。第一次收购牦牛绒时,几乎没有一个藏民来,所以她们不得不上门收购。在这里,每个山头只住23户人家,所以她们奔波了8个小时之后,才收到30公斤牛绒。考虑到云南山区的交通实在不便,乔婉珊就将牦牛绒的收购点转移到了比较贫寒的青海。但是很快,她们又发现青海的藏民抓绒的方式比较传统,抓下来的都是混杂的牛毛和牛绒。为了让牧民们的抓绒和分类更科学,乔婉珊就先对牧民们进行技术培训,让他们都懂得提高牦牛绒的品质,继而卖得好价钱。

费了很大的劲,乔婉珊终于以较高的价格收购了一批牦牛绒。为了让牦牛绒成功地染色、纺纱、编织,接下来,她又马不停蹄地找生产厂家合作。但是因为牦牛绒量比较少,又不好纺,所以很多厂家都不愿意接这样的单子。当她折腾一年多,先后找了40多个厂家之后,终于找到了一个合作者,纺出了比较理想的牦牛绒纱线。

跟厂家打交道时,长着一副娃娃脸的乔婉珊也屡遭鄙视。因为不懂纺织的专业名词,乔婉珊从织数怎么计算开始学起,学习每一个纺织的过程,以便跟厂商进行更好的沟通,生产出更好的产品。

如今,乔婉珊的公司已经有13名员工了,当问及她怎样管理公司时,她谦虚地说自己也没什么经验。只是带头努力去做,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,但她认为最重要的是:大家一起学习、一起成长、相互尊重、相互信任。

乔婉珊的思维特别快,讲话也快,但她发现自己的想法员工都没法跟上。乔婉珊便留心观察自己和团队的速度,放慢自己让大家可以很好地融合。乔婉珊说,她和公司里的员工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,从没发生过争吵。

从哈佛到青海,再到往世界100多家店铺销售牦牛绒制品,乔婉珊吃了很多苦,用她自己的话来说,如果当初选择在大公司工作,肯定比现在过的轻松滋润。可是她们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,因为她觉得,创业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,所谓的辛苦,也充满了快乐。

学院地址:石家庄市中山西路长兴街12号 邮编:050081 电话:0311-85333755 招生热线:0311-85333630,0311-68092994